一、 “韩三篇”时期“公知”的表现。
“韩三篇”出来后,在草根层面是一片哗然,主要有三种表现,草根左左,初甚愕然,随即习惯性地冷嘲热讽。草根右右,勃然大怒,万箭齐发。草根韩粉,一如既往地欢呼,公公威武。
而站在草根之上的“公知”们,则大多保持了沉默。因为,至少是这10多
年来,能整顶“公知”帽子的,大多是以各种方式在消解和批判与“韩三篇”一模一样的宣传教科书。现在,要让他们公然与“韩三篇”唱和,那他们一下子还是放
不下头上的那顶牌坊。而,如果要叫他们大声驳斥这种弱智的谎言,他们也有两重顾忌。一是“韩寒”是他们曾经的战友,曾引领风骚多年的右右军青年先锋,他们
有难以割舍的阶级情、兄弟爱。二是,他们也明了这“韩三篇”决非心血来潮之作,至于风起何处,他们还看不清楚。因此,他们大多沉默不语。
只有李承鹏等极少数性情鲁莽的公知,无畏无惧地,直刺“韩三篇”。
二、“韩战”进入打假战役后,“公知”们的表现
由麦田点火,方舟子扛炸药包,而使“韩战”进入打假战的第二个阶段后,在前期讷讷寡
言的“公知”们,勃然春情大发,异常兴奋。何者?这有三点,一,“韩寒”在战争中,得到了环球时报的力挺不说,新华网也欣然背书。这,风起何处,还不明了
吗?这帮“公知”,虽然号称“公”,其实,大多吃的也是党的饭。现在,党想高唱“大风歌”(把“低素质”的群众吹得晕晕乎乎的那种风),他们谁不想顺着风
势,也搞多几个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”的POSE?二,可以顺势向近期饱受委屈的“韩战友”,表达浓烈作呕的关怀。三,打假一事不像“韩三篇”那样,需要肝肺相照,只要太极八卦即可。
因
此,各路牛鬼蛇神都出洞了。从陈有西到萧翰、斯伟江等法界大状,到易中天、张鸣等文界老树,以及笑蜀、刘瑜等媒界新枝(名单太长,我就不全部拉上了,以免
金波分金时,压力太大。老实说,不是经此一战,只在若干天以前,俺如果要提到这些名字,那真是万二分的敬仰,真的,不带双引号的那种。可明显,览文至此,
相信大多数人,都能看到文中滴嗒、滴嗒滴下的全是轻慢与嘲弄,想包都包不住)纷纷出来大耍口技。他们说得都很精彩灿烂,生病动人。
种种说法,我就不一一转引了。总言之,这帮“公知”从法学、文学、科学以及不学等多种学科体系的角度,发射出来的妙语极其花生,看得我们这些低素质的百姓,要么仰天长啸,要么胃部痉挛,多是直接呕吐。可不管怎么晕,不管这些“公知”摆出来的POSE多么炫,透过春花一样烂漫的迷雾,我们能异常清晰地看到他们共同的特征,就是都昧着了良心。
在他们眼里,在他们口中,所谓真假都不重要了,是非也不应该提了,韩GG那金疮爆裂的菊花,才是他们认为的人世间唯一必须要万众膜拜,不许置疑的风景。
绕了一大通酸词烂语,掺一两句大白话吧。
易
老师、张老师,你俩在这之中应该算年纪比较大的了,应该是有孙子或孙女的爷爷一辈的人啦。我不知道,你俩平时是在怎样教育自己的小孙孙?我想正常应该也是
要给这些小朋友说,不能说谎,不能抄袭,不能舞弊。莫非你俩会跟他们说,把你俩的文章写上他们的名字去获奖、去发表、去风光灿烂、去指点江山?不会吧?想
来你们不会这样。
所谓“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,你们对自己的小朋友是这种正常的取态,为何对别人家的小朋友要采取那种异常变态的取态呢?这未免太残忍了吧!
所以,在下没有对你俩采取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”的取态,你俩千万不要有任何不解。
三、对萧翰言论的常识性解读
阅读至此,有的读者或许会问,对那么多声名显赫、德高望重的“公知”,你三言两语就盖死了,总不太服众吧?
好,我这就来点实打实的解读。萧翰“公知”1月30日在南方都市报上发表的《疑韩案的私权与言论自由》,我在昨天就已称为“奇闻”,但未进行专门解析。今天,为了完善这篇贴子,俺不得不掩嘴捂鼻,强压住阵阵上窜的恶心,来解一解这篇从里到外,臭得极其张扬的文章。
当然,作为 “低
素质”群众中的一员,俺确实基本不懂法学,不是太懂文学,其它什么学也不好学,因而,只能从常识不知是不是算学的角度说说。萧文可以说字字荒诞,句句胡
扯,捡几处最亮点来说吧。萧说:“代笔本属于著作权的私权范畴,只要著作权人自己没有发生分歧,外界无权置喙,因此在私权保护传统深厚的国家,没有人会多
管这种闲事——任
何人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都有义务假定署名者就是作者本人。”这是萧明显拼凑的披着法律语言外衣的胡说八道。他好像不明白,方舟子及公众们近期置疑韩作
假的文章,是参加竞赛并获奖的作文,以及后来的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书籍。这些伪作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名利,牵涉到公共利益和公共影响,并不是仅局
限于所谓“私权”范围。因此,公众有权置疑,如其确有作假,则其明显存在着民事与刑事的侵权责任。而假设那些文章仅放在“韩寒”的抽揲里,或只在其朋友中
传阅,不制成文字产品到社会上捞取名利。那才确实是如萧所言,属于私权,不管其如何署名,就是署乌龟王八,外人都无权干涉。当然,也绝不会有人去过问这种
鸟事。
再
有,萧甚至恫吓说,置疑,“这种做法若不加阻止而形成社会惯习,时机合适时,可能会产生比‘文革’更为疯狂的‘转基因文革’,以更大邪恶能量释放。”这更
是下流无耻兼荒唐,公民及团体,对公共事务、公共人物(还包括特定案件的各方当事人之间相互指向)进行置疑、批判,本是一个社会即使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奇怪
的社会里,相关法律都明确赋予的基本权利。在萧的大嘴里,这种基本权利,竟会引起“文革”?想想所谓“韩寒”出道这么多年来,对多少人、事,进行了置疑、
批判,萧本人也不少。哦,他们做这些动作,就是正当的,还是英雄?其他人要这样做,就要“文革”?这 太JB扯谈了。
萧又说:“因此必须反对自证清白这种邪恶的做法,反对自证清白就是反对肆无忌惮践踏私权的暴民。”如前述,再重复下,人们指向的不是“韩寒”藏在抽揲里的私稿,这不是什么“私权”。还“暴民”?我等看来,萧及韩之流,才是暴民!这种言词,一个堂堂的法界“公知”,乱开黄腔,竟至于此?
萧
在文章的最后说:“私权高于公共利益,没有对私权的基本尊重和坚定的保护,公共利益根本不存在。”这句话,本身没错,放之包括中国在内的四海都皆准,既是
真理,又是法制的基础。但,在俺们这个国家,在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区分与划定权上,则被垄断了,进而其划分上则被混乱和颠倒了。比如,像民众房产这样的私
权,就长期时时被所谓“公共利益”侵害。而像官员财产公布、亲属回避、二奶泛滥等明显牵涉和影响公共利益的事,又长期被当成“私权”牢牢地保护起来。至于
回到“韩战”,则“公”与“私”的界定权,仿佛就只能掌握在韩团队和萧“公知”们的手中,他们说“公”就是“公”,他们说“私”就是“私”,其他人说的都
不算,包括中国的法律。
还要不要脸啊,萧“公知”?
其他“公知”们对“韩战”的表述语言不同,角度各异,但核心及本质和萧“公知”差不多。
这不是说这些公知们水平差,觉悟低,看不明白“韩战”这么一场“超级战争”。
实际上,他们都是在装疯扮傻!他们都不要脸!他们都昧着良心!他们只管立场,不顾是非!他们只讲哥们,不问对错!他们只认利益,不管公义!
在他们眼中,仿佛“低素质”的群众,就是一群猪,什么都不懂。任由他们说黑就是黑,说白就是白。
看到有网友说,明明清晰的事情,明摆着的是非,这些“公知”却个个扮得高深莫测,根本不顾常识。
他们不是不懂常识,他们是丢了良知。
无耻啊,无耻!
四、“公知”的前景与其它
前面文字弄得长了一点,后面尽量简洁。
简言之,所谓“公知”们,经历此轮“韩战”,彻底臭大街。谁TMMA今后还敢捡顶“公知”帽子带起,他们全家都是“公知”。
站在被这些“公知”们冒名侵入的右右阵营,俺是相当脸红、惭愧。不知道这帮王八蛋,今后还有什么脸面,去给左左兄弟们讲什么言论自由、公权、私权,乃至什么民主、宪政,或者什么诚信、良知?
另一方面,很显然,“韩战”已进入了尾声,冒着还未散去的硝烟,清点战况。我们惊讶地发现,原来“韩寒”真TAMA的不止是“天才”,人家简直是“神”!(要不怎么有那么多须白颜肿的大男人、老女人,竟也不要脸面,丢掉良心去膜拜呢?)
这
又何解?因为只要指手一望,这么多年,这么多在各个领域人模人样、引颈高歌的,有关方面花尽心思,想调教而不得的所谓“公知”们,竟差不多全军覆没。透过
虽渐已远去,但依然在起伏的“撕杀声”,我们仿佛只看见,彭晓芸、王志安、十年砍柴等稀疏的身影还保持着倔强和惨淡的站姿(这个队伍虽人数太少,可也不止
这几位。主要一是我见识有限,对其他一些战友了解不够。而现在战斗还未真正结束,我不敢保证其中是否还存在“钓鱼”或变节的角色,因而不敢冒然列名。二是
时间有限,收集资料不全面。不管怎么样,未能列名的诸多战友望包涵见谅),而其他所谓“公知”们,则纷纷或跪或倒,看不到一点人形。
因而,可以说,“韩寒”以一年轻单薄之躯,竟如此辉煌地几乎全歼“公知”军。天,这不是神,还是啥?
人家是当之无愧的“功在党国,利在千秋”。
毫无疑问应荣赝“憾中国平安”超级功勋章。
至此,或许有人有些担心,“韩领袖”倒了,“公知”臭了,这个国家该怎么办啦?
其实,像俺们这种“低素质”的群众,对此一点都不担忧。因为有句古训一直在我们“低素质”的心胸中回荡,那就是:“刘项原来不读书”!
五、为何坚定地认为“韩寒”是一场长达10多年的骗局
这些日子,关于此话题讨论的太多了,我就不过多重复,择两个要点来说:
1、 关于《杯中窥人》
我
想请那么多振振有辞的“公知”们,抽个时间,回到家中,面对自己的父母、爱人、儿女或情人、二奶等,最亲最爱最信任的人。面对他们,应该就没有那么多伪
装,只有信任和亲情。这个时候,放下一切私心杂念,不理任何凡世红尘,只静静地读《杯中窥人》,一遍就够了。读完之后,你们的心(如果还有的话)会告诉你
们,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,可不可能是一个17岁少年的1小时应试之作?
2、 实证层面
前点说的是心证,再说下实证。
这几日,网友们汇总了韩参加“新概念作文比赛”时,各主要当事人这些年来在不同场合、不同媒体所作的前后不一、互相矛盾的各种说法。具体我也不转引了,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来看。
对此,我只想到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,就是办案警察说的,一般而言,诈骗犯看起来很狡猾,但要抓他们的破绽,也很容易。因为他们是靠谎言为生,经常说谎,一直说谎,但,他们不可能记住自己的每一句谎言。
3、 补一个小故事
前
两日,和一些朋友喝酒。这些朋友算是小资、中产吧,他们真不太关心什么革命自由的(这一点,仿佛“韩”说得对),他们只关心如何挣钱喝酒玩女人,可由于网
络太发达,不经意间他们也知道什么“阿拉伯之春”,也听说了这一场“韩战”。在我详细深入地给他们介绍了“战况”后,有一个朋友突然问我:“那你认为署名
‘韩寒’的作品中,有多少是他自己写的。”
犹豫了一下,我不太肯定地说:“应该有10-20%吧。”
这时,我的另一个朋友,那种相当花天酒天,但天文地理、政治经济、民俗风情无所不知的,却也仅止于知而不甚晓的也是“天才型”的朋友,接过话,冷冷地说:“我看只有零。”
说完这话,大家即散席,各自回家。
坐在回家的车上,看着街上黄黄的灯光,稀少的行人,回味起刚才的谈话。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告诉我,第二个朋友的话,才是对的,才是事实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